【文章】往者不可复兮,冀来者之可望——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清代殿试卷“回归”始末
中国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文明的明证、中华文化的瑰宝,天灾、战乱、人祸等种种缘故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古籍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身为中华子孙无一不为典籍的流散痛惜扼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富强、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中华古籍文献回归渐渐成为一股热流。古籍文献的回归有回购、数字化和出版等多种方式,这其中,影印出版藏存异域的古籍,无疑是当前较为切实有效的一种方式。作为国内古籍、学术出版重镇的中华书局,一直以来也关注着古籍文献的回归工作,致力于流散海外珍贵文献的搜求与出版。
中华书局与法国汉学界的关联,始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法国汉学家的译著。从1933年出版译介葛兰言(Marcel Granet,1884—1940)的新著《古中国的跳舞与神秘故事》(Danses et Légendes de la Chine ancienne)起,到冯承钧先生(1885—1946)翻译的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等汉学名家一批西域南海论著问世,再到“法国西域敦煌学名著译丛”、《法国汉学》辑刊的推出,交流合作的成果为中国学界瞩目。
法兰西学院是法国最高等级的学术机构,其下属的汉学研究所则是法国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中心。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除进行汉学研究及教学外,尚有一项重要活动,即维持汉学研究所图书馆的运作,维护并不断丰富其馆藏图书。作为欧洲最重要的汉学图书馆之一,该图书馆自20世纪20年代创建以来,就一直注意搜购收藏中文图书,它虽未收藏中国明朝以前的任何著作,但亦有不少珍贵古籍文献。200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田涛先生主编的《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汉籍善本书目提要》,书中著录有清代范承谟等人应试的殿试策卷三十三通。正是这批试卷引起了中华书局资深编审柴剑虹先生的注意,由他向双方提起倡议,合作影印出版这批珍罕的文献。
殿试,又称廷试,作为中国封建帝王用于选拔高级人才的一种制度,自宋正式形成定例,一直延续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的明令废止。据傅增湘先生考订,清代殿试原卷于内阁填榜后即存内阁大库,属于皇家“绝秘档案”。然而经年累月,随着改朝换制,加上看管不善,到宣统元年移交政府学部时,历科达人名士的卷子均已流散民间,不知下落。
除却那些留存在私人手中未为人知的,当前所知的清代殿试卷多栖身于一些图书公藏机构:
1.重庆图书馆所藏殿试卷数量为当前国内收藏数量较多者,可惜一直未曾对外公布,其细节不为外人所知。
2.据闻上海图书馆所藏殿试卷,其中不乏良品。据法国汉学家戴廷杰先生考察,有榜眼卷一通、探花卷两通、传胪卷两通及榜眼残卷两通,还有如翁正春、施闰章、纪昀等较有名望的卷主,但这些信息似乎只能在内部书目检索中才能得见。
3.国内还有个别图书馆也有几十通殿试卷藏存,但基本上都是名次较低的试卷,卷主亦无甚名气,并且试卷品相较差,残损较多。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单位或是所藏情况不明,或是只有零散的三五通且品质一般。
所有上述殿试卷,大都是只闻其音,不得其形,一般读者无缘一见。
5.在海外,除法藏三十三通,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亦藏有一百多通试卷,数量颇大,值得重视。此外,日本的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美国的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仅存有少量几通试卷。这些试卷,远隔重洋,国人依然是无缘得见。
这样看来,清代殿试卷尤其是殿试状元卷实是弥足珍贵,其声名显赫,于国人却不易一见。
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清代殿试策卷自顺治朝起至光绪朝止,涉及清代二十二年的殿试,时间跨度达二百五十余年。这些殿试卷包括状元试卷三通(且都是较为早期的试卷),榜眼试卷一通,探花试卷六通;其卷主更有三位大学士(徐元文、孙士毅、汪廷珍)、一位大学士之子(福建总督范承谟)、两位侍郎(童凤三、陈希曾)……尽管这三十三通试卷于有清一代近三万试卷而言不过是九牛之一毛,在海内外藏馆中也不是藏量最多的,但因保存的鼎甲试卷占当世存量之半且大都保存良好,其质素之高令人咋舌,是当前所知海内外所藏中极具价值的一批文献。
2013年,在柴剑虹先生的帮助下,中华书局文献影印中心得以与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所长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教授见面洽谈,双方就“传播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明,促进科学研究”达成共识,初步形成合作意向。2013年末,中华书局与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签订了影印出版该所藏的全部三十三通清代殿试策卷的协议。作为中国古籍学术出版重镇的中华书局,与作为法国汉学研究领军力量的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联袂,此次合作可谓强强联手,双方共同致力于海外所藏中国古籍文献的“回归”,本身就已颇具意义。
《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清代殿试卷》最终得以顺利出版,还与法方同仁专注学术、精益求精的努力密不可分。法方提供的精心制作的底本图版文件是全书的基石,汉学家戴廷杰(Pierre-Henri Durand)先生与汉学研究所的岑咏芳女士合作撰写的文字则是又一亮点。戴廷杰先生长年专注于研究清代文人与政治的关系,他与岑咏芳女士广搜资料,详细考订,除针对每一份试卷分别撰写各考生小传(包括名、号、籍贯、职官、生卒年,略述其人生大事、交游及著述),又以清代的皇帝实录、起居注、进士题名碑及相关年谱、文集等一系列资料为依据,就涉及到的殿试年份,撰写了当年的科举纪事,并列出该年的策问题目以供读者参考,内容详实,实用性极强。例如,“顺治九年壬辰科纪事”(范承谟于顺治九年[1652]参加殿试,其试卷为此批殿试卷中时间最早的一份)中记述了这一年的科举考试相关重要信息,其中包括会试主考官员姓名、会试起迄时间、殿试读卷官姓名、殿试时间、殿试前三甲取中人数等。此外,在这一年的纪事中,还提到了科举过程中的一段插曲:因会试中式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试卷文理荒谬,大学士范文程等参奏了考试官胡统虞。由此可见,“纪事”的信息含量之大。在他们的努力下,本书在呈现这批珍贵原始文献的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确凿的研究史料。在整个编辑流程中,戴、岑二位细心校订,反复修正,耐心解答编辑的疑问。法国学人治学的严谨态度,令人起敬。
汉学研究所收藏的这批殿试卷保存状况良好,品相较佳,各试卷卷面盖有汉满合璧礼部之印,卷底有印卷官之名,试卷书写工整流畅,不乏精妙文章并书法佳作。当我们看到法方提供的高质素的底本文件图像时,便毫不犹豫地决定要采用整体仿真印制再现当年的殿试卷真貌。为此,我们投入人力、物力,由古籍出版专家全程参与编印,由富有经验的专业古籍印刷厂负责印制。本书从排版、打样,到选纸、选墨,再到试机、印装,是传统印刷手段与现代先进技术的结合,力图达到对殿试卷原件的准确还原,追求墨韵清晰、层次分明的最佳效果,使其文献性与典藏性兼备。
2014年12月《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清代殿试卷》的经折装全三十四册问世。该书出版后,获得了海内外图书馆界、学界的一致好评和认同。2015年春,中国科举博物馆筹备组为该馆购买这套仿真版经折装殿试卷。他们认为,该书极具收藏价值,是展示中国科举历史、呈现中国科举文化的重要形式。为此特给编辑部写信表示感谢,同时希望能与法方联系,邀请中华书局和法兰西学院相关人士参加2016年的开馆仪式。2015年8月,我们的出版样书远渡重洋,送到了法方手中。仿真版经折装的成书令法国同仁惊喜不已,他们对其印刷之精美、仿真度之高赞叹不绝。12月1日,法兰西学院雨果基金会(la Fondation Hugot du Collège de France)专门为本书的成功出版举办庆祝会,并藉此机缘向法国学界介绍本书的诞生,和与中国出版人的合作精神。
这批珍贵的清代殿试卷是清代科举制度的第一手资料,与其他流传海外的古籍一样,是中华文明绵延的物质载体。中国古籍流失异域,是昔日之因;中法双方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异国的学者以乾嘉学人的研究方法为依托,钩沉考辨,言出有据,将其整理出版“回归”故土,正是今日文化交流之果。国力强弱有别,文化兴衰随之,于此可见一斑。
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的这批珍贵文献,是清代科举资料的实物遗存,因其规格、等级之不凡,故其本身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这批文献承载的内容,又为相关人物传记之考订、中国古代尤其有清一代教育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试卷中不乏优美的书法,在提供丰富内容的同时,亦极具艺术价值,令读者赏心悦目。因此,这批融文物、文献、艺术价值于一身的珍稀文献能够得到完整的刊行公布,无保留地公开给学者,无疑为海内外学人们的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此为中华文化传承之幸事,亦为荫及子孙之壮举!
“往者不可复兮,冀来者之可望”,有了今日这一小步,我们还会将海外古籍整理回归、传承中华文明之举,一步又一步,扎扎实实地走下去。
本文原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6年第1期,总539期。
作者: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 编
书号:978-7-101-10086-0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定价:120000.00 元(全三十三函,另一册)
开本:特4
印装:彩色 经折装
主题词:殿试-试卷-中国-清代
出版者:中华书局
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书局 邮政编码:100073 业务咨询:010--63396582(靳女士) QQ:2735424401